發(fā)布日期:2018-03-08
近兩年來,基因療法可謂是風頭無二。隨著第一個基因療法得到了FDA的批準, 目前有超過2500個基因療法正在進行臨床試驗,包括120多個關鍵的2/3期或3期臨床研究。近期,賓夕法尼亞大學傳來消息,基因療法“又下一城”,對于治療遺傳性失明(卵黃狀黃斑變性)有較好效果,科學家預計相關人體試驗將在2年內進行。
卵黃狀黃斑變性犬的眼睛,左側是未治療的,右側是基因治療5年后的。來源:賓夕法尼亞大學
以狗為研究對象
全世界單基因黃斑變性的最常見形式之一是由與BEST1基因中的突變相關的顯性或隱性bestrophinopathies引起的。這種基因編碼了與視網(wǎng)膜色素上皮(RPE)相關的跨膜蛋白,其突變導致了視網(wǎng)膜脫離和感光細胞(PR)變性。
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(yī)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州佩雷爾曼醫(yī)學院科學家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,狗與人類一樣,視網(wǎng)膜中央有一個小凹處,狗可以發(fā)展出一種和人類卵黃狀黃斑變性相似的疾病。BEST1突變會損害視網(wǎng)膜,從而導致視力喪失。
他們在犬疾病模型上發(fā)現(xiàn),視網(wǎng)膜色素上皮頂端微絨毛的丟失和由此產生的視網(wǎng)膜微損傷代表了骨髓萎縮病的最早特征。研究結果發(fā)表在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NAS)雜志上,題目為“BEST1 Gene Therapy Corrects a Diffuse Retina-Wide Microdetachment Modulated by Light Exposure”。
佩雷爾曼醫(yī)學院的眼科研究教授Artur V. Cideciyan博士解釋到,“通常,眼睛里有兩個完整的視網(wǎng)膜細胞層相互交織,就像‘拉鏈’一樣,讓視覺細胞和支持細胞相互融合。這種疾病所做的就是將這些層‘解壓縮’,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將它們重新壓縮,使它們緊密結合。”
基因治療效果明顯
在犬模型中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6周齡的幼仔中RPE發(fā)育缺陷明顯。當研究人員使用OCT的非侵入性成像技術,來檢查患有卵黃狀黃斑變性的幼犬眼睛時發(fā)現(xiàn),光照下幼犬的RPE-PR分離顯著惡化,相反則減少。
研究小組開發(fā)了一種基于腺相關病毒(AAV)載體的基因治療構建體,它攜帶了一份健康的犬或人類BEST1基因的拷貝,并將其注射到犬疾病模型中。結果證實,基因治療已經(jīng)恢復了RPE和PR細胞之間的“拉鏈”連接。當處理過的狗的眼睛暴露在光線下時,視網(wǎng)膜上的細胞分離并沒有發(fā)生,疾病逆轉在注射后的四周內非常明顯。
更令人鼓舞的是,經(jīng)過治療的狗狗的眼睛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都沒有疾病。這種基因療法在狗身上是有效的。“在分子水平上,我們證實了犬類和人類的BEST1基因都能糾正RPE-PR復合物的位置,并可以恢復這個關鍵接口的細胞結構”,Cideciyan說。
雖然研究人員需要繼續(xù)開展工作來評估安全性,確定可能獲益的人類患者,并確定治療是否適合患有更嚴重疾病的患者,但他們希望臨床基因治療人體試驗可能在幾年內開始。
原標題:基因療法又下一城!治療遺傳性失明,兩年內開始人體試驗
參考資料
Gene-Therapy Trials for Inherited Form of Blindness Could Start in Two Years
來源:生物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