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18-03-28
今日,又一項華人學者的研究登上了知名學術期刊的封面——中山大學中山醫(yī)學院的信文君教授團隊在最新一期的《Science Signaling》上發(fā)表論文,介紹了一條介導慢性疼痛的信號通路,并闡明了背后的關鍵生物學機制。這一研究有望帶來全新的止疼方案。
信文君教授團隊的研究榮登《Science Signaling》封面(圖片來源:《Science Signaling》)
信文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突觸的可塑性和痛覺的病理生理學。我們知道,痛覺的感知和神經元的突觸活性息息相關,如果這些神經元過度興奮,就會引起慢性疼痛,但背后的具體生物學機理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闡明。
在這項研究中,這支“全華班”團隊首先將目光放在了痛覺領域內的一個經典發(fā)現——抗癌藥物奧沙利鉑(oxaliplatin)會導致顯著的疼痛感知異常。由于δ-catenin 蛋白的棕櫚酰化修飾與疼痛相關神經元的突觸可塑性相關,研究人員自然而然將這兩者聯系了起來。奧沙利鉑是通過蛋白修飾,讓患者產生異常疼痛的副作用嗎?研究結果支持了這一點:在奧沙利鉑的作用下,大腦 DRG 神經元的棕櫚?;揎椨忻黠@上升;通過抑制這一蛋白修飾,我們也能減少奧沙利鉑帶來的異常疼痛。這些結果表明,δ-catenin 蛋白的棕櫚?;揎棇τ谔弁吹母兄潜夭豢缮俚?。
作為一種常見的翻譯后蛋白修飾,棕櫚?;茉黾拥鞍踪|的疏水性,幫助蛋白質與脂雙層進行“交流”。而δ-catenin 是一種細胞粘附蛋白,更多是在結構上起作用。它與痛覺感知之間,還差了一些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為了找到最后的幾塊拼圖,研究人員們做了一個篩選,檢查δ-catenin 與 Nav(鈉離子門控通道)的關系,后者參與介導了痛覺相關神經元的動作電位產生。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,研究人員們發(fā)現δ-catenin 主要結合 Nav1.6 和 Nav1.7,而 Nav1.6 的結合會受到棕櫚酰化的影響。這一下子就將棕櫚酰化與痛覺感知串到了一塊兒。
在通常情況下,Nav1.6 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。而當它需要起作用時,會被運輸到神經元的細胞表面。充當起鈉離子的通道。研究人員們也因此大膽推測,至少有一種參與細胞內運輸的蛋白會與δ-catenin 結合。同樣是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,兩款驅動蛋白 KIF3A 和 KIF3B 脫穎而出,顯現了與δ-catenin 結合的能力。
還記得上面提到的奧沙利鉑嗎?它有引起異常疼痛的副作用。而在小鼠中,奧沙利鉑會顯著增加δ-catenin 與 KIF3A 的結合,這也暗示 KIF3A 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。進一步的研究則表明,在神經疼痛的小鼠中,δ-catenin 的棕櫚酰化的確會促進 KIF3A 和 Nav1.6 在關鍵神經元里的結合,并讓這三個蛋白形成一個復合體。
δ-catenin 的棕櫚?;龠M了蛋白復合體的形成(圖片來源:《Science Signaling》)
研究人員們認為,這個蛋白復合體可能通過δ-catenin 與 KIF3A 的幫助,讓 Nav1.6 在神經元細胞膜表面的水平上升,從而讓神經元對疼痛變得更為敏感??紤]生活在慢性疼痛之中的患者數量巨大,《Science Signaling》的短評中認為這一研究有望帶來全新的成藥靶點,造福人類。
我們再次祝賀信文君教授團隊的研究榮登《Science Signaling》封面,并期待未來看到更多來自華人學者的杰出研究!
參考資料:[1] Palmitoylation of δ-catenin promotes kinesin-mediated membrane trafficking of Nav1.6 in sensory neurons to promote neuropathic pain
來源:學術經緯